【鑽石山斬人案】孩子目睹血案發噩夢恐懼入睡 社工分享策略誘導抒發内心情緒

兒童健康

發布時間: 2023/06/03 10:28

最後更新: 2023/06/04 12:31

分享:

分享:

近日社會上發生了不少令人關注的事件,有一些是單純的意外、有一些較為駭人與震撼。無論是哪一類事件,目睹發生的一刻,一定為我們的心靈帶來萬二分的震撼,而人為事件有時比自然發生的更難消化。若不幸地,孩子親眼目睹的話,一般來說會出現那些反應呢?家長又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?

常見的創傷反應

創傷無分大小,但主要取決於接受的信息當下你整個震撼感有多強烈。所以,其中一樣必須十分注意的是,一但事情已經發生了,孩子已經目睹了,就必須避免孩子重複接收、見到相關的畫面和資訊。

除了當下震驚、驚慌、哭泣、驚呆的反應外,部份孩子在當下的那刻未必能反應過來,可能一切表現如常。但家長們要有心理準備,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狀態,都會因過於震撼的經歷,而處於不穩定的狀態。常見的後續反應包括發惡夢、恐懼入睡、無食慾、呆滯、煩躁、極為不安,容易因微少聲響、或相近似的景象而陷入恐慌。

舉個例子,如目睹是次事件,孩子可能見到先見到近似打扮的人,可能是同樣顏色的衣物、身形等,設計相近似的商場、走廊等,又或是大叫的聲響,就會陷入驚慌的情緒,出現各種應激反應。

長遠來說,部分孩子未能消化事件帶來的震撼,還未能抒發心中的情緒,則可能會演變為性格變得十分情緒化、常常突然哭鬧、無故發脾氣、出現對抗性行為,甚或乎連說話、行為都變得具有攻擊性(aggressive)。

又或者相反,變得異常沉默寡言、毫無動力生氣、變得冷漠⋯⋯等等。這都是因為莫大的恐懼、傷痛和不安感。若未能及早察覺,會演變成更嚴重的偏差行
為或是情緒問題。但亦請緊記,一切都並非孩子的本意。

應對策略

家長可以在能盛載(capacity)的狀態下,為孩子建立安全的表達環境,容讓孩子慢慢地表達和抒發。

在開始分享前,家長可以預先和孩子一起共同營造舒適的環境。例如挑選讓他感到舒適的物品,像是毛公仔、毛氈、咕臣等等,擺放一些可以安撫情緒的食物或飲料、一些能轉移注意力的遊戲。

在孩童子慢慢提及、陳述、表達對事件的看法和感受時,我們需要好好的聆聽,溫柔的安撫,不用將之視為禁忌、阻止孩子表達。但要注意的是,不宜運用太多過於引導性的問題,像是「當你看到的時候,是否感到驚慌?是否心跳得快要跳出來了?」過於引導性嘅問題,反而會誤導孩子營造更多原先沒有的感覺。相反,家長可以用一些較中立的方式,幫助孩子表達內在的感受,例如「感覺怎樣?」。

更重要的是,讓孩子感受到你明白他們之後的情況。例如:「我明白你的不容易,有時很難說出口,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,不過心裏感到很不舒服,媽媽/爸爸都知道的。我們慢慢來。」我們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安全、陪伴,如孩子能大哭、以說話表達,坐在孩子身傍,透過擁抱、拍肩等肢體接觸讓孩子得到安慰,直接而溫和的觸碰有時比起語言更能帶來直觀的安撫。

最後,更重要的是,在抒發及表達的過程中、以至最後結尾的時候,一定要請包含讓孩子明確感受及表達「當下是安全的」說話和經歷。先前共同預備的物品,和爸爸媽媽的擁抱同安撫就顯得十分重要了。結尾,可以讓大家一起做一些會令自己變得身心舒暢的事情。例如可以吃零食、飲熱朱古力,可以是一起抱抱、拍拍大家、攬攬枕頭,也可以是一起玩一個大家都開心的遊戲。然後,一起計劃之後要做做一些什麼的事情。當然,重新提醒孩子無論有什麼想表達,隨時都可讓爸爸媽媽知道。

最後,假如孩子的情緒和行為、睡眠狀況、食慾等狀況持續一星期而未有減弱的話,請和專業的人士尋求協助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撰文 : Cherry Wong 家庭治療學碩士 香港註冊社工